top of page

關鍵評論|【專訪】啟藝文創執行長梁浩軒:展覽就像一場夢,但我希望每個人都從夢裡得到一些什麼


梁浩軒在展覽現場導覽的情況,他希望透過展覽讓每個人都有各自的體會和內化。

關鍵評論|【專訪】啟藝文創執行長梁浩軒:展覽就像一場夢,但我希望每個人都從夢裡得到一些什麼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你相信設計可以改變經濟、改變國力、改變一切嗎?我們的日常生活裡缺乏對美學的重視、美感的養成,近年文化創意產業風潮襲捲全球,策展風起不僅是一時的流行現象,而是一股全新的力量即將興起。

曾幾何時,隨著文化創意產業風潮蔓延全球,「策展」也逐漸成為一門專業,人們更關心生活中的日常美學、設計細節,講究更多層次與細緻的五感體驗。近期於松菸展出中的「單位展」蔚為話題,這個展邀來了日本東京的21_21 DESIGN SIGHT,聚集了由近30位日本設計師、建築師、學者等共同組成的策展團隊,將生活裡隨處可見的「單位」,透過視覺、數位、設計等充滿創意的表現方式,打開了日常生活的另一層感官,讓我們重新思考這個世界與自己的關係。這些在生活裡常被忽略的「單位」如何被使用、如何設計與思考、如何定義與呈現,展覽中每個展品都突顯出設計與生活的重要性。而今「單位展」移展台北,融合了許多台灣在地的元素和大家見面,背後的推手啟藝文創功不可沒。

有的人看展是為炫耀,我做的展是要你找答案

啟藝文創協助策展過各型各類的展覽,種類包羅萬象,從五月天到民歌四十、從GQ到陽光基金會,但是對於創辦人梁浩軒而言,這些都是完成客戶的委託案,真正完全屬於啟藝文創的策展作品只有2014年的「The Beatles, Tomorrow |披頭四展」和目前正在進行的「單位展|This much,That much,How much?」。 外界看展覽無法分辨出各種細緻的專業,因為「策展」本身就是集結各種專業的浩大工程。「 其實我認為只有披頭四展和單位展比較像是啟藝文創的風格,前者我邀請了馬世芳和瑪莎擔任聯合策展人,後者則是來自日本的展覽,我只是擔任台灣的策展統籌的角色。」

不同於引進國外的展覽或是授權代理等模式,披頭四展這檔自製展讓啟藝文創一炮而紅,對於梁浩軒也別具意義,他說這是公司的「創業作品一號」。「披頭四展的觀展人次並不多,但那不是我重視的,我更在乎的是每個人看完能得到什麼。我覺得現在是分眾市場,只要做出獨特性,每個個體都是一個小宇宙,小眾市場也都可以是藍海。」

詢問梁浩軒如何踏上策展之路,他謙虛地說:「這完全是工作經驗的累積,我是彰化長大的孩子,到嘉義讀書,再到台北工作,進入公關公司和策展單位等等,接觸到的全部都是展覽。我覺得這是時代的潮流,我完全就是時代的產物。」他爽朗笑道。

披頭四展在2014年展出時即獲熱烈迴響,2015年更獲邀前往上海展出。

協辦過許多成功的展覽,為什麼首度自行策展的作品會選擇了Beatles呢?「我做很多事情都是想帶大家回到事情的原點,就像單位展的原點是『設計』,而Beatles是音樂裡的經典,但是現在的年輕人知道Beatles是誰嗎?這些年輕人可能喜歡到處去聽live house或是看演唱會,但是他們聽過Bealtes嗎?對他們來說可能像是古典音樂吧。」梁浩軒的回答展現其理想性格的一面。「為什麼我們現在聽Beatles完全不覺得是過時?因為他們是經典,他們對於後來的影響不僅是音樂層面,甚至包括許多文化現象,我想做的是和現在的年輕人一起分享音樂的經典。」

「我理想中的展覽是能有深度影響力的,我希望每個人之後想起這個展覽,會覺得他身體裡有什麼不一樣了,那個影響是誰也帶不走,因為它已經內化成你的一部份。」梁浩軒說。很多人會覺得展覽風潮盛起,甚至不少未來趨勢預測都將「策展」列為火紅行業之一,但是對於梁浩軒來說,只是剛好時代的浪潮推到了這個浪頭上。「我做任何展覽都可以想像是哪些族群會買門票進來看,而且幾乎和我預測相差不遠。像是現在的單位展,觀展人次以18至25歲為最大族群,我做單位展就是想做給這個族群看。這給我很大的成就感,因為我想要給這些人思考的方向。」

網路時代人人都在刷存在感,卻都忽略了世界的真實本質。即便身在博物館或美術館,焦點彷彿也都不在藝術作品上,只見到每個人都在拍照打卡,彷彿是透過虛擬的網路來驗證自己的存在。梁浩軒對此倒是持完全相反的另一種看法。「我覺得這完全是反映時代,因為網路世代的生活方式就是這樣,他們出生時就來到網際網路的世界,所以我覺得反而是要看展覽給了他們什麼。」梁浩軒語氣堅定地說。

「群眾是能夠被教育的,有的展覽他會想拍照,但有的展覽會讓他思考。像是我們的單位展,我就很喜歡在instagram上面看hashtag,開展到現在快一個月,已經累積到近5000張照片,我可以看到每個人在展場不同的作品拍照,有的人甚至在不起眼的角落也可以拍照,觀察這些人的行為很有趣,對我來說,這也是我做展覽的意義,我希望給每個人帶來一些改變,讓每個人去思考,從這些行為裡我可以看到一些事情在改變。」梁浩軒說。

「有的人去某些展覽可能是為了炫耀,但是我可以告訴你,來看單位展的人都是在找答案。我最喜歡做的一種展覽就是丟問題給大家,讓每個人都去尋找自己的答案。」--梁浩軒

想做成功的案例 更想做拋磚引玉的起點

「我覺得每個時代都有自己的文化和語彙,以音樂來說,我們從林強的『向前走』聽到滅火器的『島嶼天光』一直到現在又有了草東沒有派對,這就是時代的樣貌。」梁浩軒形容單位展彷彿像是火藥,引爆了他心中的展覽魂。

「我一直在尋找我們這個時代的展覽,這個單位展其實是在一年多前我看到台灣的媒體報導,出於好奇就自己飛去東京看,結果一走進展場就受到震撼:這就是我要的展覽!現在有一批年輕人熱愛設計、美學、日常的藝術,但是這群人找不到生活的出口。其實台灣有各式各樣的展覽,但是我可以感覺到一股新的能量在醞釀,為什麼現在那麼多年輕人喜歡聶永真?為什麼現在台灣到處都是選品店?我觀察到的是這些人需要出口,我覺得這個單位展可以給這些人一些思考的空間,每個人都可以試著找尋自己的答案。」

展覽空間本身就是視覺、美學和設計等元素的對話場域。

「我們在新一代設計展看到很多新秀,但那些新秀後來都去了哪裡?他們知道其實我們的日常生活裡就充滿了設計嗎?並不是唱片封面才叫設計、水溝蓋也是一種設計啊。我覺得現在的社會裡缺乏聯結,很多企業主不明白設計可以改變經濟、甚至改變國力,我做單位展就是希望給這群年輕人找到出口,告訴他們設計可以很日常、設計可以結合商業,美學就在我們所有的日常裡。」

梁浩軒說自己每天有空一定會到展場走走,一方面是要觀察每個人進了展場之後的使用者體驗,包括展場的設計、展覽的動線、空間的規劃等等,都是視覺及美學、設計等各種元素交會碰撞的場域對話。同時他更喜歡觀察每個人對於展覽作品的互動與回饋。而現在的單位展,除了希望能讓觀者思考、啟發、教育,他更希望自己能成為一個「起點」。

「很多設計系的學生畢業之後進入社會,卻完全學非所用,我覺得這是教育問題,但是很多問題不是學校可以解決,而是要更多外在力量一起解決,因為藝術和美學的養成應該是要能從生活裡就能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他分析著。

現在的社會裡缺乏聯結,很多企業主不明白設計可以改變經濟、甚至改變國力,我做單位展就是希望給這群年輕人找到出口,告訴他們設計可以很日常、設計可以結合商業,美學就在我們所有的日常裡。

「我們的生活日常裡處處充滿了設計的細節,但學生看不見,企業也看不見。所以這個展的另一層意義就是,如果它的市場反應好,就是印證社會是願意對『設計』這件事買單的,我期待單位展做為起點,能夠引起很好的連鎖反應。」他熱血地說著。「我可以感到一股能量就要爆發,對於設計的未來我非常樂觀,設計可以改變經濟、改變國力、改變一切。」

「你知道台灣啤酒推出的那款總統就職紀念啤酒賣出了100多萬瓶嗎?很不可思議吧?很多企業主看不見設計的力量,我們的生活裡充滿太多可以讓設計展現力量的機會,我要做這個起點,讓大家知道這是可行的!」為什麼如此樂觀呢?梁浩軒的樂觀不是來自創業者的瘋狂和浪漫,而是胸有成竹。「我們的最新展覽將在9月開始,對我們的意義非凡,這就是改變。」

至於未來的計劃呢?「我想我的下一步是文學,我要做文學的展覽。其實我對各種分眾都很有興趣,音樂、設計、文學、時尚、工業、建築⋯⋯這些都是可能的選項。」梁浩軒的眼神中閃亮著無限興奮,對於未來,他就像發現新大陸的哥倫布,手裡拿著引信,點燃火花,他將要照亮整個夜空。

展覽訊息

展名:單位展

時間:2016/07/01-2016/09/16

地點:松山文創園區五號倉庫


bottom of page